第四套人民币各个面值都有哪些荧光版别?

第四套人民币

予我渡北川 予我渡北川
回答
  • 酒愁 酒愁

    先说结论。“龙城”用的是卫青典故,“飞将”用的是李广典故。而“龙城飞将”并不指具体人,而是泛指能安镇边关的名将。一、“龙城”何指1.历史中的“龙城”
    龙城一词,网络词典有如下解释:
    (1)汉时匈奴地名。为匈奴祭天之处。《汉书·匈奴传上》:“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2)借指匈奴。南朝梁简文帝《陇西行》之一:“乌孙涂更阻,康居路犹澁。月晕抱龙城,星流照马邑。唐张籍《妾薄命》诗:“君爱龙城征战功,妾愿**歌乐同。(3)帝都,京城。唐骆宾王《秋云》诗:“盖阴连凤阙,阵影翼龙城。宋吴自牧《梦粱录·孟冬行朝飨礼遇明禋岁行恭谢礼》:“凤阁祥烟,龙城佳气,明禋恭谢时丰。(4)地名。指今广西柳州。唐柳宗元《种木檞花》诗:“上苑年年重物华,飘零今日在天涯。祗应长作龙城守,剩种庭前木檞花。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西四·柳州府》:“贞观八年,改曰柳州。天宝初,曰龙城郡。乾元初,复曰柳州。虽然网络词典可靠性不佳,但由于都附有例证,故而一二三项可认为是可靠的。至于第四项,柳州固然可称龙城,不过如今自称“别名龙城”的有一大堆城市,在见到可靠证据前,存疑为佳。第一二三项中,第三项不必理会,按文义,此处飞将当与京城无关。第二项显然也不对头。第一项,卫青有相关典故。《汉书·卫青传》:
    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因此“龙城”当指卫青。2.诗歌中的“龙城”
    在诗歌中的龙城一词,有些情况下,显然是指匈奴重地。梁简文帝《陇西行三首》:
    月晕抱龙城,星流照马邑。马邑既然为和匈奴有关之典故,龙城和匈奴有关,则理所当然。薛道衡《出塞二首》:
    龙城擒冒顿,长坂纳呼韩。龙城为擒冒顿之地,则显然是匈奴地名。沈佺期《杂诗》: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龙城为将取之目标,也显然是匈奴地名。有些则显然不是匈奴之地。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诗》:
    虽弭轮台援,未解龙城围。既然谈到“解围”,龙城当然为我军之所在,也就不会是匈奴祭天处了。常建《塞下》:
    铁马胡裘出汉营,分麾百道救龙城。左贤未遁旌竿折,过在将军不在兵。道理相同。武元衡《石州城》:
    丈夫心爱横行,报国知嫌命轻。楼兰经百战,更道戍龙城。龙城为戍守之地,也是我方。温庭筠《伤边将》: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戎虏进犯,至龙城而败还。显然龙城为我方边关。此外还有一些诗歌中,看不出明确所指,也不必有明确所指,只作为边境的一个地名理解就可以。南朝吴均《战城南》:
    忽值胡关静,匈奴遂两分。天山已半出,龙城无片云。汉世平如此,何用李将军。唐·屈同仙《燕歌行》:
    是时天地阴埃遍,瀚海龙城皆习战。两军鼓角暗相闻,四面旌旗看不见。所以龙城在诗歌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匈奴的龙城,二是指我方边城。当然还有其他用法,如指京城帝都,但这与本问题无干,就不多说了。二、“飞将”何指1.历史中的“飞将”
    历史上曾经有多人被称为“飞将”或“飞将军”,不过李广无疑是其中名气最大的一位。《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三国志·吕布传》:
    (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新唐书·李密传》:
    单雄信,曹州济阴人。与翟让友善,能马上用**,密军中号“飞将”。《旧唐书·黄巢传》杨复光陈破贼事状:
    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神传将略,天付忠贞,机谋与武艺皆优,臣节共本心相称。杀贼无非手刃,入阵率以身先,可谓雄才,得名飞将。《新唐书·藩镇宣武彰义泽潞》:
    (李)从谏妻弟裴问守邢州,有募兵五百,号“夜飞将”。2.诗歌中的“飞将”
    诗歌中的飞将一词,有时根据上下文,可以明确是指李广。常建《吊王将军墓》:
    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明示为“汉”之飞将,那自然是李广。李白《古风》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飞将姓李,那也还是李广。郎士元《李将军赴定州》:
    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古代有用历史上的同姓人物来比附的习惯。这首诗是送一位姓李的人士,因此作者就从历史上找来一位同样姓李的将军来做比。有时候看上下文,也未必有明确的所指。如:
    杜甫《秦州杂诗》: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干。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唐·皎然《从军行》:
    飞将下天来,奇谋阃外裁。水心龙剑动,地肺雁山开。望气燕师锐,当锋虏阵摧。从今射雕骑,不敢过云堆。李广似乎没有什么“下天”的故事,所以这段不必指李广,应该就是泛指勇武的将军。在历史上,若是用“飞将”典,大多是指李广。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里“飞将”条里就说“李广骁勇,匈奴号曰飞将”,可见古人是把李广与飞将联系在一起的。三、关于“龙城飞将”1.若“龙城飞将”是单一意象
    既然龙城与飞将都有两种可能,那么两两组合,就有四种可能:
    (1)匈奴龙城+李广。这两者没什么关系,划掉。(2)匈奴龙城+泛指将领。那么此处就是指能率军直取匈奴龙城的大将。鉴于卫青有和龙城相关的典故,那么就是指卫青。(3)泛指边城+李广。那么此处就是指戍边的李广。(4)泛指边城+泛指将领。那么就是无确指,意为“假若有猛将在,必定不让胡虏犯界”。但这种解释的话,只是泛指,这一句就不够有力了,在文学性上有所损失。2.若“龙城飞将”不是单一意象
    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在“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校记中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唐代诗歌确实经常把不同的典故糅合在一起。举几个例子,王维《老将行》: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天幸”的典故是霍去病的,而不是李广的。《卫将军骠骑列传》:
    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上面曾引过的杜甫《秦州杂诗》: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筑坛”是韩信登台拜将的典故。这两句意为:何时可得李广一样的名将,像韩信一样得到重用呢。其实故老真的非李广、韩信不可吗?这句所用典故,只是等于说,朝廷何时能起用一位有能力的将军?把时间向前推,南北朝时期,也有这种做法。北朝卢思道《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出祁连”、“逐左贤”、“金人祭天”都是霍去病的典故。“石虎中箭”则是李广的典故了,“屯右地”很可能指李广居右北平,为了对仗而称之为“右地”,就和把“左贤王”缩成“左贤”一样。既然典故可以混用,那就不可能是专指一人,也就没必要纠结于诗歌中想指的是什么人了。庄子云: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只取典故所代表的的意象,而忽略其本身具体内容。直取龙城的卫青是名将,号为飞将的李广是名将,所以诗句的意思就是:倘若有威震边塞的名将在,必定不让外敌来犯。四、若“飞将”不是“龙城”
    阎若璩《潜邱札记》卷三有这么一段话:
    王少伯《出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徧阅文苑英华凡十数本并同,惟宋椠本王荆公《百家诗》选“龙”作“卢”。或者颇以为疑,来质余,余曰:卢是也。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若龙城…明明属匃奴中,岂得冠于飞将上哉?他说,龙城在匈奴底盘中,和“飞将”没有什么联系,加上又看到有的版本写作“卢城”,于是阎若璩认为,这里应该是用李广任右北平太守的典故,右北平唐时称卢龙城,简为卢城。按这种说法,就应该是“但使卢城飞将在”了。不过阎若璩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他说法中的问题,既然右北平名为卢龙,那么简称为卢城固然可以,简称为龙城也理所当然,何必一定是卢城对而龙城错呢?但我们可以在他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龙城飞将”意为:镇守卢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至于为什么简称取“龙”而不取“卢”,我想不必解释了。五、总结“龙城”“飞将”在古诗词中为常见意象,可能是用典,也可能只是泛指。若为用典,则龙城指卫青,飞将指李广。若“龙城飞将”的意象一定要落实,不如借鉴阎若璩的看法,解释卢龙城指李广。但我认为不必实指,反正唐人用典只取大意的例子有很多,这里不妨视为只是用卫青、李广的典故,然后通过二人的典故来泛指名将。

类似问答
精品推荐

友情链接

友链互换QQ:

谷财 备案编号:蜀ICP备11019336号-3商务合作:235-677-2621

Copyright 2009-2020 Chengdu Sanzilewan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

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