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推荐一个国际交友网站啊?

微微 微微
回答
  • 尘浅烟飞 尘浅烟飞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今年e3展上大放异彩的游戏《茶杯头》吗?这个借鉴了上世纪游戏终于在开售了(小趴已经玩上了)!今天学术趴将为你解读带来《茶杯头》背后的动画灵感来源(看到最后有福利哟!自从三年前《茶杯头》(cuphead)首度公开画面以来,这款充满复古动画风格的横版动作游戏就牵动了千万人的心。游戏中所有动画,每一张都是在纸上纯手绘完成!这在游戏史上,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茶杯头》已经于今天开始发售,并将同步登陆xbox one和pc上的steam平台。如果你还没听说过这款游戏,那赶紧看看下面这个预告吧:
    {!pgc_video:{"thumb_height":360,"thumb_url":"4b1b000b1a1b**","vname":"","vid":"0c255b63a5c34dc285a531099adfd82b","thumb_width":640,"src_thumb_uri":"4b1b000b1a1b**","sp":"toutiao","update_thumb_type":1,"vposter":"http://p0.pstatp.com/origin/4b1b000b1a1b**","video_size":{"high":{"h":480,"subjective_score":0,"w":854,"file_size":**},"ultra":{"h":720,"subjective_score":0,"w":1280,"file_size":**},"normal":{"h":360,"subjective_score":0,"w":640,"file_size":**}},"md5":"1ee99605b8d**ac3b52ef882","duration":67.8,"file_sign":"1ee99605b8d**ac3b52ef882","thumb_uri":"4b1b000b1a1b**","vu":"0c255b63a5c34dc285a531099adfd82b"}-}
    《茶杯头》充满了让人怀念的旧时**息:一方面,是游戏风格很像80、90年代的横版过关游戏,例如大家都熟悉的《魂斗罗》;而另一方面,视觉上则主要来自于30年代的美国动画风格。不过,有很多人会因此产生误解,觉得《茶杯头》的风格是对大名鼎鼎的迪士尼的致敬。然而,《茶杯头》的风格更接近的其实是美国另一家动画公司,即制作了《贝蒂**》、《大力水手》的弗莱舍(fle**cher)公司。弗莱舍公司30年代的几大明星:贝蒂**、大力水手、小丑koko
    或者我们换成更确切的说法,在美国动画业界东西海岸两大阵营对立的30年代,迪士尼代表的是西海岸(即好莱坞)风格,而弗莱舍代表的则是东海岸(即纽约)风格—而《茶杯头》的风格,实际上更接近东海岸而非西海岸。大多数观众会因为茶杯头的造型而联想起迪士尼的《米老鼠》是可以理解的:圆脑袋,大眼睛,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脸颊加上白手套,大众已经被训练成看到这样的形象第一时间就会联想起米老鼠。然而,这样的形象在30年代初其实是业界通用的「模板」,无数的动画角色都长着类似的脸。30年代初美国动画涌现了一大批类似的造型
    只不过由于美国动画黄金时期过去后其他公司纷纷关闭,唯有迪士尼屹立不倒,加上迪士尼不遗余地的满世界宣传自己,已经很少有人了解30年代的其他公司。但是制作《茶杯头》的mdhr工作室创始人之一和艺术总监chad moldenhauer却很了解。他们的同龄人都是看着80年代电视上的动画长大,他与哥哥jared从小看的却是父母淘回来的30年代老动画影带,对那个时期的动画风格非常痴迷。chad在采访里明确表示,相比迪士尼,弗莱舍才是他们最大的灵感来源。你可以看下面这张对比,茶杯头的形象比起米老鼠,明显更接近弗莱舍的小狗宾宝(bimbo)。推特上,mdhr工作室也对此作出了肯定答复。推特上官方表示茶杯头形象是来源弗莱舍而非米老鼠
    在mdhr工作室的官网q&a页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官方表示除了弗莱舍之外,他们参考的30年代动画还有来自埃沃克斯(iwerks)、凡·伯伦(van beuren)、明茨(mintz)、苏利文(sullivan)等众多工作室—当然,也确实少不了迪士尼。那么这些工作室都有过哪些作品,《茶杯头》又是如何去借鉴这些老动画的?笔者精心挑选出了十部代表性的动画短片,让你能够尽快了解《茶杯头》背后动画风格的来源。一、bimbo's initiation(1931,弗莱舍工作室)
    在游戏界,动画师将**不操作情况下的角色空闲状态动画叫作idle动画。常玩横版格斗游戏的都知道,大多数横版格斗角色在无操作的空闲状态下都会进行上下摇摆的idle动画,有些横版过关游戏也会采取这种动作的idle动画。《茶杯头》采取上下摇摆的idle动画,咋一看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你可否想过,这种动作是如何诞生的?我不是单指游戏动画,而是说所有动画媒体—游戏界这么用,最早应该在80年代;但这种的上下**作,早在30年代的动画片中就已经出现。上下**作,其实在跳舞时是很常见的(例如《蒸汽船威利》里米奇吹着口哨摇摆),但是在非舞蹈的空闲状态下莫名开始摇摆,这是弗莱舍的专利。老板戴夫·弗莱舍当时给动画师下要求,他们的动画中不能有角色处于静止状态,必须每时每刻动起来。《bimbo's initiation》中如果没有其他动作时,角色就会开始上下**
    于是从1931年年中开始,弗莱舍作品的动画镜头里如果没有动作发生,动画师就只好让角色随着音乐摇摆,从此成为30年代弗莱舍动画的一个标志性动作,也给他们的动画平添几分诡异色彩。《bimbo's initiation》就诞生于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弗莱舍最知名、也是最诡异的一部短片,本片中小狗宾宝误入一群蒙面怪人的领地,而怪人们伴随着音乐摇摆身体并反复询问同样的问题,带给观众一种宗教式的神秘仪式感。最后,本片在充满性隐喻意味的结局中结束,宾宝和贝蒂**互相扇着对方的屁股,让人莫名其妙却又记忆深刻。在《茶杯头》预告中有一个镜头中,恶魔只是比划出砍头的手势,而墙上茶杯头和马克杯两人的影子却真的被砍掉了头,这其实是对《bimbo's initiation》中经典镜头的致敬。预告中的影子砍头明显是对《bimbo's initiation》的致敬
    茶杯头主角设计风格以及上下**作的来源,加上一些镜头中对《bimbo's initiation》的明显致敬,可以说本片是对《茶杯头》动画风格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二、玩具箱系列第3话 绘本一九三六年(1934)
    茶杯头主角的画法主要来自弗莱舍的小狗宾宝,但以茶杯作为主角形象来源的点子,却是来自于一部1934年的日本动画片,《玩具箱系列第3话 绘本一九三六年》(オモチャ箱シリーズ第3话 絵本一九三六年)。虽然标题写着1936年,但其实上映于1934年,本片是日本创作者对未来的畅想—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就会到期,一些日本人相信届时美国将会对日本展开侵略。于是影片中,酷似米老鼠的邪恶反派率领动物大军侵略海上小岛,而桃太郎则作为英雄与邪恶米老鼠进行英勇作战。桃太郎大战邪恶米老鼠
    很明显,本片是当时美日之间的紧张情绪持续升温、右翼思想抬头的产物,日本民间反美呼声高涨,于是日本动画人制作了这样一部战争宣传片来对抗美国的文化:看,你们美国虽然有米老鼠,但我们也有自己的英雄桃太郎。美术总监chad在看过本片后,对其中一个长着茶杯头的角色留下了印象。于是,茶杯头就此诞生—不是游戏,仅仅是茶杯头这一角色。该日本战争宣传片里茶杯头角色
    当然了,本片中的茶杯头形象和游戏中的茶杯头形象相差还是比较大,这仅仅是形象设定的灵感来源,在实际设计中,chad更多还是参照了弗莱舍工作室的风格。三、swing you sinners!(1930,弗莱舍工作室)
    美术总监chad在采访中提到,定义了《茶杯头》古怪氛围的两部关键动画短片,一部是最开始提到的《bimbo's initiation》,另一部,则是《swing you sinners!同样来自弗莱舍工作室。这部《swing you sinners!堪称美国动画黄金年代最黑暗的一作:小狗宾宝因为偷了一只鸡,被**追赶时误入一片墓地。幽灵纷纷从墓地中游出,指着宾宝的罪行,墓碑和枯树等无生命物体也变身恶鬼,甚至连宾宝的影子也加入其中。恐怖之余,却又带着荒诞古怪的趣味。本片中的幽灵和《茶杯头》中的幽灵对比
    显然,这种古怪的趣味是《茶杯头》在重新30年代风格时最看重的一点。我们可以看到《茶杯头》中不仅有着众多动植物甚至非生命体的妖怪boss,他们的面部形变更多采取的是弗莱舍的诡异橡皮管风格。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嘴部经常会忽视结构,变形成一个突出的瓶口。本片中的嘴部变形和《茶杯头》对比
    另外,《茶杯头》中还借鉴了本片妖魔鬼怪们在身体发生变形的过程中,特意强调头部的巨大,利用头身极不协调的比例营造诡异感的思路。片中墓地一场戏中的鬼怪们,以及最后一场戏里鬼屋中冒出的鬼怪头颅,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们在《茶杯头》中很多boss进行攻击时也能看到类似的处理,火车幽灵boss几乎就是本片鬼屋的翻版。《茶杯头》火车boss几乎就是本片的翻版
    《茶杯头》中这种巨大化的头部变形也和本片墓地一场戏类似
    《茶杯头》充分借鉴了本片的古怪氛围,并且将他们的变形处理思路运用在boss身上。美术总监chad说《swing you sinners!是定义了《茶杯头》氛围的两部关键作品,想要理解《茶杯头》的风格,你就一定要看本片。四、hell's bell(1929,迪士尼)
    在2014年《茶杯头》游戏最初宣发的文章中,官方列举了对他们影响最深的三位动画人,分别是厄布·埃沃克斯(ub iwerks)、grim natwick(格里姆·纳特威克)和威拉德·鲍斯基(willard bowsky)。他们的名字你或许你比较陌生,但他们的作品你应该看过。官方推特表示埃沃克斯对《茶杯头》的风格影响巨大
    埃沃克斯是米老鼠真正的设计者:老鼠的点子是迪士尼本人出的,但设计是埃沃克斯画出来的。我这里要推荐的并非埃沃克斯参与的《米老鼠》系列,而是由他创造的迪士尼另一大系列—《糊涂交响曲》(silly symphonies)。将动作和音乐每一拍都完美结合,充分利用动画的视觉惊奇,弱化叙事,是《糊涂交响曲》的最大特点。而迪士尼本人则更热衷于写实的表演和强叙事的观众共鸣,所以在早期时,迪士尼更关注的是《米老鼠》系列,埃沃克斯则负责《糊涂交响曲》系列。1929年的《hell's bell》是《糊涂交响曲》中埃沃克斯的代表作之一,而且我们能够清晰看到,《茶杯头》预告以及海报中的恶魔boss借鉴了埃沃克斯在《hell's bell》中地狱撒旦的人设,尤其是面部的设计几乎一模一样。本片和《茶杯头》中的恶魔形象对比
    埃沃克斯在1930年退出了迪士尼,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随后创作了新的《comicolor》系列。《comicolor》系列中不少作品都延续了《糊涂交响曲》的思路,去创造一个完全由物体拟人生命体所构建的世界,其中1935年的《balloonland》和《humpty dumpty》也为本片提供了不少灵感。《茶杯头》雪茄boss看起来就仿佛从《comicolor》中走出了的一样
    所以在描述1929-1930年的早期《糊涂交响曲》对《茶杯头》风格影响时,更确切的说法是指向埃沃克斯这位创作者本人,而不应该模糊的描述为迪士尼公司这一标签。埃沃克斯作品对《茶杯头》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迪士尼时期,也体现在他单飞后的职业生涯里。五、dizzy d**hes(1930,弗莱舍工作室)
    对《茶杯头》影响深刻的另一位动画人是格里姆·纳特威克。他也为迪士尼工作过,但更为响亮的名头是他在弗莱舍工作室的时期,成为了贝蒂**的创造者。《dizzy d**hes》中,贝蒂**的雏形第一次登场,却是一名有着狗耳朵的**。整段贝蒂的舞台表演作画,包括贝蒂的人设,都是由纳特威克完成的。可以看到《茶杯头》中美人鱼boss和飞艇boss两位女性角色的造型设计都参考了贝蒂**的设计,尤其是发型的装饰性画法。贝蒂**和《茶杯头》中女性boss的对比
    纳特威克并不是只创造了贝蒂**这样一位女性角色,他离开弗莱舍后也为埃沃克斯和迪士尼工作过,留下了众多的经典人类女性形象。甚至可以说,在以拟人动画女性形象为主的30年代,大部分造型可爱的人类女性形象都是他创造的。《sinbad the sailor》中的纳特威克设计的美人鱼
    如果这样还不够,我之前介绍的《swing you sinners!实际上全部有一半是由他负责作画。对《茶杯头》风格影响最深的动画人,自然应该有他的一个席位。六、当大力水手遇到水手辛巴达(1936,弗莱舍工作室)
    威拉德·鲍斯基是动画史上很少被提及的名字了,作为一名动画史研究者,我很高兴现在《茶杯头》制作组还记得他。在前面提到的宾宝大活跃(1930-1931)的时代,纳特威克是弗莱舍风格的主要影响者,而纳特威克离开弗莱舍前往埃沃克斯工作室之后,鲍斯基与其他几位动画师于1932-1936年阶段共同创造了新的弗莱舍风格:硬钢笔线条,富有平面感的装饰设计,肢体中各体块结构较硬,于是大力水手诞生了—这种画法实际更接近漫画,以西海岸的观点来看作为动画人设是非常不合适的。典型的30年代中期时的弗莱舍风格,这个镜头作画就是鲍斯基
    鲍斯基的代表作,就是1936年他导演的《当大力水手遇到水手辛巴达》,他是《大力水手》两位主要导演之一。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茶杯头》有大量造型设计吸取了这一阶段的弗莱舍风格,同时...

类似问答
精品推荐

友情链接

友链互换QQ:

谷财 备案编号:蜀ICP备11019336号-3商务合作:235-677-2621

Copyright 2009-2020 Chengdu Sanzilewan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

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