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需要支援,一题难题,求过程!!!!

溯亡荤秒克苇泼 溯亡荤秒克苇泼
回答
  • 108076 108076

    经过2013~2014两年的普及,60/64g ssd已经基本淘汰,120/128g成为门槛,2015年,240/256g开始成为标配,市面上入门级产品已经能见到500元级的价格。另一方面,hdd依然占据主流市场,2/3/5tb容量的hdd价格也不断创下新低,至于sshd虽然经历了勇敢的尝试,但现在已经基本消失在人海。先说hdd
    hdd现在基本上被希捷和西部数据瓜分,清华紫光收购wd15%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来因为美帝**原因收购失败)。至于鬼子的日立已经被西部数据吃掉,改名hgst保持独立运营,再然后又被东芝吃掉,依然保持独立运营。至于东芝,市场份额还是很小,知道东芝ssd的人可能比知道东芝hdd的人还多。论性能首推希捷,性价比是hgst,最便宜的当属其实东芝,而wd收缩了产品线,蓝盘:各方面都比较平衡,市面上的主流硬盘之一,也是wd的出货主力,但是最低端的绿盘被并入蓝盘,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仔细看序列号);黑盘:企业级硬盘,性能强,价格贵;红盘:专供nas,个人使用略显浪费;紫盘:监控级产 品,适合长长长期不间断使用。hdd不存在cpu那样的水货,也不存在内存那样的假货,唯一的问题就是翻新货。现在能确定的是500g及以下绝对是翻新货,1t基本放心,2t及以上完全放心,杜绝翻新货的方法很简单—查官网。另外还要说明一点的是,对于hdd来说,盒装说明不了什么,市面上99%的hdd都是铝膜包装,某类人喜欢盒装,遇到有点良心的卖家会劝你都一样,遇到js,直接给你一个纸盒,加十块。再说ssd
    lz曾经陪“别人家的孩子”做过一个调研,即在电脑城晃悠,看见长得漂亮的mm就…(以下省略一千字)其实是随机抓几个顾客做问卷,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你选择ssd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回收的100份问卷里,居然有87个的回答是“开机快”。当然,ssd的用处远远不止于此,随着ssd的不断平民化,相信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 时间内,ssd+hdd会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ssd性能有三大关键因素:主控、颗粒以及固件。主控,ssd的cpu,直接决定了ssd的综合性能。只介绍几种,没提到的请了解的朋友补充。sandforce:曾经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主控,上至intel、金士顿下至威刚都在用,不过广告一直做得比夸张。因为算法机制的原因,sf主控是通过数据压 缩节约了写入量,以此延长寿命,而偏偏这种机制无意中迎合了atto测试软件的口味,因此广告里经常采用atto测试的数据,不过用其他测试软件一跑,才 会发现这速度怎么才广告的一半呢。sandforce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不断地被出卖被收购,以至于市场份额不断被稀释(sandforce:只有intel才是老子的真爱!一句话:sf主控以牺牲性能为代价,换取了较好的耐久度。marvell:美光和浦科特的最爱,威刚闪迪也加入阵营,号称无水分主控。市场认可度高,稳定性不错,性能也跟得上,而且掉速控制算得上是所有主控里最好 的。不过价格较高,这也是为什么某些主控可以卖到300的时候,ml只能卖到500。barefoot3:ocz自主研发,独家使用,其实是ocz收购indilinx后接手主控开发改名而来,不过市场评价还不错。ocz一直**过度,号称只注重高端,所以市场占有率不高,然后白片门直接作死了自己。好在被东芝收购,依然能够保持品牌独立运营,现已调整产品线,开始重视入门级产品,vector 180是其旗舰产品,性能波动比较大,后面会再提到。samsung mex:mex只是棒子星的主控系列之一,850系列采用(850evo用mgx),此外还有830采用的mcx、840采用的mdx等等。公正的说,m某x主控体现了三星科研能力的强悍,在各方面表现都是非常优秀的,照理说如此强大的主控应该让棒子迅速占领市场制高点,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840系列开始棒子就开始作死,840、840evo、840pro采用同样的主控,但不同的固件算法硬是把性能拉开差距(也跟颗粒有关),结果840早早死去,840evo只剩**大甩卖的份 儿,840pro的价格高高在上,可以说棒子星是主动放弃了500元级这一主流市场。到了850这一代,棒子依然坚持840的道路,结果850evo降价加五年保都依然寒冬,850pro**太高,对手太多太强,整个2015年三星的ssd似乎已经没有了往年的**。从2014年12月850evo发布到2015年12月,除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950pro(仅m.2接口规格)这一款产品发布,就没有新品了。lamd:lamd是和海盗船分不开的,贼船把ladm带入消费级市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小的可怜的出货量,除了**,什么都没有。jmf:最早的ssd主控之一,同时期的sf早已做得风生水起,但jmf就是不温不火,难道是因为没抱到intel这样的大腿?特点是价格十分便宜,小作坊的最爱,不过自从影驰看上了jmf,总算是有些起色了。smi:2015年的黑马。荣慧的主控基本是从u盘主控一点点提升起来的,sm2246en算是集大成者,特点是功耗控制,同时也能保证性能,总体来说各方面比较平衡,加上浦科特新品m6v的使用,荣慧终于抱上了大腿。颗粒,也就是闪存芯片,ssd的存储介质,决定了ssd的寿命,对性能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也是决定成本的关键。很多小作坊出的ssd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 的闪存颗粒,俗称的“黑白片”,造成ssd性能直线下降,引发不稳定、用户数据易丢失等问题。一般一块ssd有4-16颗闪存芯片,只要有一颗黑白片,性能将大打折扣。解释一下,“黑片”就是指芯片工厂选出的淘汰的次品,没有打上工厂标签和产品型号的芯片。“白片”就是达到及格线,但是是别家挑剩下的,人为地给打上各种标,但不是原芯片工厂的标签,“白片”的质量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性能绝对不会好看。至于颗粒的同步异步之分也很重要,解释起来太复杂,简单提一下就行:同步比异步好。区分的方法如下:英特尔生产的后三位是me1(11年后生产的)、me2/me3的mlc颗粒、美光生产的后五位是cbaab的mlc颗粒(支持同步和异步),以上为同步;英特尔生产的后三位是me1(10年生产的)的 mlc颗粒、美光生产的后五位是cbaaa的mlc颗粒,以上为异步。以上了解一下即可,总不可能买ssd之前都拆开来看吧,能用就行。在此奉劝强迫症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请勿手贱开盖,因为开了就没保修了。颗粒分类
    slc:最强最贵的颗粒,主要用于企业级ssd,约10万次擦写寿命
    mlc:几乎所有的消费级ssd都采用了mlc颗粒,约1万次的擦写寿命,价格与性能均衡。tlc:棒子星840evo采用tlc颗粒的消息一爆出来,无异于在粪坑里丢了一颗**—粪量十足。这货就是一般u盘用的颗粒,500次擦写寿命,寿命远远低于mlc颗粒,是最廉价的颗粒。也就是因为这个,840evo在被识破伪装后,不得不**大甩卖,即使这样,除了小白和吃回扣的**分子,无人敢买。然后我们惊喜的看到,850evo义无反顾的坚持tlc路线,看来棒子的自信真的已经超越了宇宙。但是,tlc的廉价带来的是厂商利润的增长,到了2016年,几乎所有的主流品牌都上了tlc的船,比如ocz的trion150、东芝的q300、闪迪的ultra ii、plus、x300、美光的bx200、浦科特的m7v。其实tlc不是不能买,slc换成mlc的时候也是一大片口诛笔伐,只是tlc跟mlc卖一个价,怎么都说不过去。所以说黑心的有(比如棒子的某星),良心的也有(比如美帝的某鱼)。固件,主控和颗粒是ssd的硬件,固件则是软件,相当于显卡的驱动一般。不同的固件对采用同样的主控和颗粒的ssd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直接决定了ssd的 性能发挥水平,比如棒子星840系列。固件开发也体现了一个ssd厂商的水平,比如前面提到的影驰采用jmf主控,但因为固件的原因,性能没有完全发挥。因此,固件可以说是ssd的灵魂,在选择ssd之前,可以先查一下这个品牌固件更新的情况,如果是那种只管卖的,请直接无视。特别说明一下,现在逐步流行起了一种算法机制,可能会成为以后ssd固件发展的主流。即slc cache,这种已经在美光m600以及ocz vector 180/vectex 460使用的算法,其理论依据是把mlc闪存当成slc闪存那样的操作**进行使用,以使mlc达到slc的写入性能。然而,lz一直认为这种**应该属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因为mlc自身的短板决定了其不能承受slc的算法,而slc cache**就是为了强行实现这种不科学的行为,代价就是,在闪存负载超过50%以后,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掉速,容量越小,掉速越明显,120/128g 能掉3/4,240/256g能掉1/2,换句话说,采用这种算法的ssd,**绝对十分好看,但是实际使用根本就不能稳定保持这种状态。这种算法出现的 背景是颗粒制程对性能的提升已经遇到了瓶颈,比如美光mx100的颗粒采用了最先进的16nm制程,但性能跟19/20nm基本没差别。这也折射出目前ssd发展的瓶颈,突破的方法目前只有pci-e接口,所以除非出现**性的技术,不然ssd取代hdd的道路还会很长。最后,在ssd越来越被神化的今天,用一句还其一个公道:ssd只是提升整机的读写速度,对游戏的3d性能并无提升,当然,场景切换的时候,加载会快点。最最后,点评一下各主流品牌,欢迎补充,欢迎拍砖
    三星:说实话,棒子星的ssd绝对是一流的,但是良心大大的坏了。840开始用廉价的tlc颗粒卖mlc的价格,还专门编写了应对**的固件,结果,**十分漂亮,不过嘛,随着ssd越来越普及,棒子星的这套把戏已经骗不了几个人了。850采用的是3d v-nand颗粒,当然,pro依然是mlc,evo依然是tlc,有自信,果然这么美丽。intel:intel的实力毋庸置疑,只是无奈其价格遥遥领先,530过后,intel基本放弃了消费级产品的研发,集中力量专注企业产品。消费级产品目前是540,虽然intel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性价比,但其价格没有贵得离谱,而730/750作为消费级的企业级产品,有钱人,赶紧上!其实intel最大的优势是售后,即使是最入门的产品,也都是5年质保,绝对是业界良心,谁用谁知道。美光:工艺先进,16nm闪存就是美光最先研发的,而且品质十分有保证,而且产品布局十分清晰,而且性能也非常不错,唯一不好的就是售后,只能店保,后果嘛,就是代{过}{滤}理跑路了,就没人管你了。东芝:东芝近几年发力硬盘市场,hdd方面开始挑战st/wd的市场,ssd方面凭借原厂颗粒和主控研发的优势,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目前东芝的消费级产品线很简单,q系列,定位主流与旗舰之间,性能堪称强大。旗下品牌ocz,也采用东芝原厂颗粒。以上品牌都有自己的闪存生产线,所以基本不用担心颗粒的质量
    浦科特:lz十分欣赏这个牌子,特别是m5时代,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超耐久不掉速,你值得拥有!不过浦科特十分前卫,喜欢第一时间应用新技术,在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容易导致新产品的不稳定。ocz:以**过度著称,白片门过后,被东芝收购,保持品牌独立运营。(ocz:我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lz:好啊,跟东芝去说。东芝:跟着我有肉吃。如今的ocz终于得以重新做人,有了东芝原厂颗粒的保障,主控研发进一步加强,并且对产品线进行了简化,旗舰vertor主流vertex入门arc100。特别是arc100,堪称最强入门级ssd,性能不错,价格也好看,上市初期便引发了一阵热潮。影驰:延续显卡系列的命名,各种将,听起来高大上,不过只能算入门品牌。俗称白片驰,原因就顾名思义吧,不过跟当初ocz的高**不同,影驰一直卖得便宜,用用白片似乎也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在众多“入门级”品牌里面,影驰应该是最好的。延伸阅读:ssd的接口类型
    ssd对接口的敏感程度十分高,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接口
    1、最常见sata,确切的说是sata3。虽然sata3向下兼容sata2,但sata2传输速度(3gbps)比sata3(6 gbps)慢很多,完全限制了ssd性能的发挥,所以使用sata接口的ssd一定要插到主板的原生sata3接口,扩展的sata3会打折。ps.hdd的速度难以突破三位数,所以即使是现在支持sata3的hdd,还是插到sata2上吧。2、极致性能pci-e,企业级ssd标准接口,开始走向消费级(比如intel750),通常1tb容量起步,直接走pci-e 通道,极致性能是sata接口无法望其项背的。3、新兴m.2,即ngff。其实并不新,早些时候为超极本量身定做,后来随着z97主板才发展到台式机上。m.2接口的ssd特点是体积非常小,其宽度是标准化22mm,通过长度与容量成正比(pcb越长,颗粒搭载约多)。购买m.2接口的ssd需要了解传输走sata通道还是pci-e通道,两者性能差别极大(6 gbps和10gbps的差别)。4、msata,多见于本本,逐渐被m.2取代。由于体积小,许多本本有足够的空间加装msata和m.2接口的ssd,但是如果要用sata接口的ssd则多数需要拆光驱。msata接口可以理解为是一个sata接口+连接器,所以理论速度基本与sata一样。

类似问答
精品推荐

友情链接

友链互换QQ:

谷财 备案编号:蜀ICP备11019336号-3商务合作:235-677-2621

Copyright 2009-2020 Chengdu Sanzilewan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

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