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突然使用情侣头像说明什么

男生

50米深蓝 50米深蓝
回答
  • 月悠悠 月悠悠

    走得太平静了,好比一滴泪落在漫天雪原,寂然无声。走得太急遽了,好比雪山上寒潮来袭,倏忽间铺天盖地。2009年1月5日深夜,西岭雪山脚下距县城50多公里的西岭执勤点,大邑县**局交巡警大队事故预防处理中队**谭东沉沉睡去,永别人世,终年45岁。泪流无声,寒意顿起,没有人相信他会真正离去。都说他是太累了,是该好好歇息一下了。都说,好**谭东是不会走远的,就好比积雪终会消融,枯草终会吐绿一样,雪山的好儿子谭东,总有一天会醒过来的。雪融梅开,金盾闪亮,雪山的好儿子谭东,他在哪里呢?用生命托起生命的好警官走了
    他去了哪里
    巍巍雪山作答
    他就在被救群众劫后余生的血脉里
    一条麻绳:见证生命延续的力量
    一条麻绳的力量有多大?它可以将一个个生命从死亡的边缘拉回。一个生命的力量有多大?他的离去牵痛了所有人的心。麻绳是谭东买的,比大**略粗,20多米长,拧成麻花状。4年多来,这条麻绳拉回的生命到底有多少?西岭镇高店村3组的刘建尧亲自见证的就有4次:花水湾桥头一次、大龙溪桥头一次、两河口桥头两次。“绳子救了好多人?刘建尧说不清楚,但她依稀记得这条麻绳的来历:2004年,谭东刚到西岭执勤组任组长时,一次接警救人,没有绳子难以过河。于是,谭东自掏腰包备下这条绳子。西岭雪山山高路陡,沟深水急,一旦出了事故,这就是救命绳。麻绳最近的一次使用是在2008年12月29日,距新年还有两天的那个寒夜。它从彻骨的雪水里拉回的生命叫祝林,西岭雪山滑雪场营销部经理。夜雨淅沥,大雾弥漫。牵挂着怀孕的妻子的祝林心急火燎地往山下赶。车快到西岭镇双河桥时,祝林接了一个电话,却没看清前面的路,车子突然在拐弯处冲下去翻进河滩。因为拴了保险带,祝林没受什么伤,但当他钻出车子,想确定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时,黑暗中一条水渠张开了口…
    “我一下子就被冲进了暗渠,就像被吸进了一个黑洞和密闭的塑料管子里,光溜溜,黑漆漆的,那份恐怖啊,我问自己,‘祝林,难道你就这样完了?水流湍急,尽管冲到了明渠,我抓到树根,断了;抠住石缝,滑了。脚踩不到渠底,害怕,寒冷,焦急,直到绝望。有个人拴了根绳子跳下来,又把绳子拴在我身上,双手托着我拼命往上举…”
    那一夜,谭东与同事杨杰,在寒风斜雨中坚守岗位。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连续执勤30多个小时。21时许,接到报警:一辆小车从西岭镇桥头冲下了桥。不见司机的踪影,打电话问卫生院也没有伤员,谭东决定搜寻。在电站排水渠下游约200米处,落水者正在挣扎,聚集的群众束手无策。“‘我是**,坚持住。谭东大喊了一声,接着把外套一脱,踢掉鞋,把绳子往身上一拴,就跳进了水渠…”杨杰回忆说,“落水者已经无力抓住绳子,谭东就用双手把他往上托。获救者就是祝林。“就这条渠,前些天还淹死了人。要没有老谭,他就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啰!知情人都这样说。然而6天之后,已经完全康复的祝林,却再也拉不回谭东的离去,他只能紧紧拉住谭东妻子汤静的手,泪流满面,无语凝咽。如果从祝林获救开始,一直到1月5日夜谭东猝然离去,进行一个回顾,其实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告别,从事发时就埋下隐患—
    当晚,浑身湿透的谭东顾不得换衣服,立即与杨杰将祝林送到西岭镇卫生院救治,并谢绝了**生要他也作检查的要求。回到住所,刚换上一条单薄的秋警裤,又接到报警,花水湾往西岭镇4公里处一小车撞上护栏!谭东不放心杨杰一个人去,披上一件外套又出发。处理完事故,又返回卫生院探视祝林,向祝林单位领导介绍事故情况。一切处理完毕,已是凌晨时分。第二天,谭东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发烧等症状,感冒已经相当严重。他谢绝了**生输液治疗的要求,巡逻在他那方圆480多平方公里的辖区:因为元旦来临,西岭雪山游人如织,只有2名**守护,稍有疏忽,道路交通就可能出现大问题。2008年最后一天,谭东**下山,到**大队学习。1月1日,本应轮休的谭东,却带着新下发实施的交通法规再次上山。1月2日,在家休息一天。1月3日,清晨6点起床,跑操,开车巡视雪山道路,当天纠正交通违法行为4起。1月4日,依旧执勤,抽时间到西岭镇**院开**,当天纠正交通违法行为6起。1月5日,谭东执勤的最后一天。晚上10时许,一直担心着丈夫病情的妻子,没有接到丈夫每天正常的问候,多次拨打电话也无人接听。妻子急了,连忙拨通谭东同事杨杰的电话。杨杰赶到谭东的住房门口,大声呼喊,毫无反应。杨杰顿感事情不妙,一脚踹开房门,只见谭东**在身,斜躺在床上。呼唤,急救,再也拉不回那逝去的英魂。那一夜,雪山沉默,邛江呜咽,在彻骨的寒中,满山的梅花忽然开放,雪白。那一夜,战友默哀,亲人悲泣,在揪心的痛中,崎岖的山路没有尽头,蜿蜒。“我忘不了在那命悬一线最绝望的时候,是他跳进冰冷刺骨的水里,将我托举起。这是一个以生命为代价的事实。祝林说,“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活着,好好工作。“3年前,是他把我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如今,我只能在他灵前磕头时说一声谢谢。邛江镇下坝村村民伍泽述说。那时他骑摩托车和一辆货车相撞,面目全非生命垂危,是谭东第一个赶到现场,为他满是污血泥沙的**吹入生气。活过来的伍泽述一直没能当面向谭东说谢谢,只能托人送了一面“出警迅速,救人危难”的锦旗。“老谭哪,你咋就走了呢…”45岁的西岭镇村民任宣志永远记得,2007年11月2日,他连人带车栽下苦胆杠山崖。翻车处崖壁陡峭、荆棘丛生。第一时间赶到的谭东等不及绕行山路,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抓着树枝和草根冲下近百米高的山崖,在沟底找到一息尚存的任宣志。听说谭东走了,任宣志一个大男人伤伤心心哭了好几场。数不清多少次,车毁人伤,断壁残垣,谭东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危难群众的身边,用那如山一样的肩膀,托起生的希望。救命的麻绳依旧在,它还可以将一个个生命从死亡的边缘拉回。谭东却永远地走了,他的离去牵痛了所有人的心。肩章最老旧的好**走了
    他去了哪里
    巍巍雪山作答
    他就在同事们生生不息的接力里
    一副肩章:见证忠诚责任的重量
    一名**的肩膀能有多宽?只能扛起一副泛灰白的深蓝色肩章。那么,一副肩章能有多重?忠诚如铁,责任如山,这就是肩章的重量。大邑县**局交巡警大队教导员边建记忆里的谭东,最深刻的就是那一副肩章。“黑压压的一片**中,你也能一眼认出谭东来,他的肩膀上那副原本深蓝色的肩章经历了长久的风雪侵袭,已经变得灰白。边建说。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西岭雪山别样风光,成为游人度假休闲的好去处。但对于一名**来说,这里却是最艰苦的地方。从山脚下的西岭雪山隧道,经过花水湾温泉,到雪山之巅,60多公里的旅游要道,100多公里的乡村道路,4名**两人3天一轮换,72小时驻守山上,巡逻纠违、疏导交通、处置事故、安保执勤。这里,春节平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进出车辆1万多辆,元旦平均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车辆五六千辆,还有“五一”和“十一”。这就是谭东长年工作的地方。谭东是西岭执勤组组长,从2004年7月调到西岭镇执勤组至2009年1月5日逝世,他没回家吃过一顿团年饭。每到腊月三十,他就会召齐手下的3位兄弟,带着家属,在那修建于60年代、电站引水暗渠之上的破旧办公房里团年。而每一年,边建都会带着慰问品去。临近牛年的除夕,这里已经没有了谭东,也就没有团年,只有几位**男儿不轻弹的泪。“谭哥,你再也不能帮我顶班了。杨杰沥酒在地,哽咽失声。他记不清多少次了,患肝硬化的父亲病重,谭哥总是爽快地答应顶班:“兄弟,别担心工作,好好把父亲照顾好,工作上还有我们呢!而谭东,则又要在山上风雪之中多坚守好几天。“老黄牛,你需要好好休息了。陈治江喃喃说着谭东的绰号。他想起了谭东默默无语的模样,想起了和谭东一起驾着那辆旧桑塔纳**巡逻出警的情景,想起了执勤组上由谭东个人垫资修好的厕所(原先的厕所在**中损毁):“昨天还有个老乡说,现在来你们这儿办事终于有地方‘方便’了。老黄牛,老百姓在念你的好呀!我们这儿到处都是你的影子呀!在大邑县**大队,老**谭东并不算是“熟人”。因为他长年驻扎山上,只会因为办案或者开会学习回来一趟。但他在这里的感染力依然很大。女**梁可玉每次见到谭东都会很尊敬地打招呼,因为她知道谭东的另一个绰号:谭铁人。那是在七八月大太阳底下的中午、寒冬腊月凌晨的雪山上换来的。**郑力也学到了谭东的一些细节:在**队多领一些**套壳,执勤检查的时候发现驾驶员证件破旧就给换上。而对于西岭雪山的老百姓、纷至沓来的游客而言,谭东和他的同伴,就是雪山上的路标:
    多少次,大邑县斜源镇村民张洪林驾车早早出发,碰上更早出发巡逻的谭东;多少次,成都西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周政璋接到谭东电话,通报道路情况;雪山道路危险的地方,谭东申请设置了波形护堤;许多驾驶员违章被罚,却是心服口服;4年多来的坚守和执着,雪山上再也没出现过重特大交通事故。2008年1月25日至29日,西岭雪山遭遇特大暴风雪,近千辆汽车受阻在结冰的路段,近4000名游客滞留山上。谭东和他的同伴们一起,在摄氏零下10度的恶劣环境里,顶着寒风,冒着大雪,忍着辘辘饥肠,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西岭**所长牟大宏给谭东冲了一盒方便面,他让给抱着孩子的母亲;劝谭东到**院输液退烧,他却坚守了5天5夜。“5·12”震灾突袭。“老谭,**了,我们西岭雪山有人受伤了,麻烦你喊个救护车来。收到这条不知名的群众求助短信,正在山下备勤的谭东冲出自家的危房,撇下妻子,将两名重伤员及时送往**院抢救。灾民安置、卫生防疫、治安巡逻,这一去就是10多天。雪山的风啊,刺伤了脸;雪山的日头啊,灼黑了肌肤;雪山的雪啊,染白了那一副肩章。还有,那一大摞鲜红的荣誉证书: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雪山之下,举**向天,以**的方式,向一个**告别。**声响起,划破亘古的沉默,扯动绵绵雪域不尽的伤痛。遗像中,那一副泛着灰白的肩章,幻化为一座巍巍的丰碑。把百姓当亲人的好人走了
    他去了哪里
    巍巍雪山作答
    他就在困难群众深情传诵的口碑里
    一幢新房:见证爱民如海的容量
    一个人何处容身?三尺立足,一瓦遮头,房屋之外广阔天地。一颗心能有多深?它可以装着所有人,却唯独没有自己,那是爱民如海的容量。一排整齐漂亮的砖瓦房,一个宽敞干净的水泥院坝,这就是大邑县王泗镇杨店村9组村民代琳完工于2007年9月的新家。离新家200米开外,曾有一处她寄居了十几年的老屋。“5·12”大**中,那个屋顶漏雨四壁漏风的老屋整体倒塌。见到记者,代琳两眼含泪:如果没有谭叔,就没有眼前的新家;如果没有新家,她和两个儿子就只能一直住在老屋里,**发生了,他们的命运只能是不死即残。谭叔就是谭东,2006年10月以前,他其实与代琳一家非亲非故。那月的某一天,谭东走亲戚到杨店村,无意中看到了代琳寄居的那岌岌可危的老屋,了解到代琳患有甲亢,独自抚养着一对双胞胎儿子,自身没有住房,幺爸见她可怜,就让她娘仨住在自家废弃不用的老屋里。于是,谭东主动认下了代琳这一家“穷亲戚”。先是帮她写了建房申请书,历经周折获批准后,谭东又主动借给代琳3000元作建房启动金。“一定得修个房子,不然老房子垮了砸到了人,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谭东坚定地对代琳说。一贫如洗的代琳根本就没有奢望过盖新房的事,她几乎是被谭东硬逼着做这事的,东拼西凑借足了两万多块钱,漂漂亮亮的新房子建好了。“建房子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谭叔来了四五次,每次都帮着搬砖、抬石头,实实在在地帮着做事情,我心里老在想,房子不修好,真的是对不起谭叔!代琳哭出声来:“2007年10月搬新家后,两个儿子别提多高兴了,连学习成绩都要好些了,我心里也觉得日子有了盼头,正琢磨如何尽快地挣钱还给谭叔,哗啦一下来了个**!新房子啥事没有,老房子垮完了!你说我们娘仨这命不是谭叔给的吗?一年多时间里,代琳分5次还了谭东2500元钱。每次还钱,都是代琳托人打电话给谭东,有时还一次钱要反复打几次电话,每次谭东都说,你别那么急,没有人催你,别为了还钱累出病来。“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自己家里那么困难,妻子下岗,孩子读大学,两个老人年老多病,一家人都指着他的工资过活,他却用这么一大笔钱来帮我这个无亲无故的人!这样的恩情让我怎么受得了啊!代琳泣不成声。最后一次还钱是2008年12月,本来还差500元的,谭东明确地、坚决地表示不再要代琳还了:“就当是我资助你的。半个多月以后,代琳生平第一次走进了恩人谭东所在单位—大邑县**大队,她是来见谭东的

类似问答
精品推荐

友情链接

友链互换QQ:

谷财 备案编号:蜀ICP备11019336号-3商务合作:235-677-2621

Copyright 2009-2020 Chengdu Sanzilewan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

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