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洋兴叹,出自于《庄子·秋水》,作谓语、宾语、定语,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词目编辑本段 苦心孤诣2 发音编辑本段 kǔ xīn gū yì2.1 释义 ①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到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②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造诣,指一个人在某行业学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诣:指达到的程度或境界。苦心孤诣:用心良苦,造诣极其深。诣 yì 〖学问等〗所达到的境界〖attainment〗 又如:诣极(造诣极深);诣绝(造诣绝后)3 出处编辑本段 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冀教版 语文 《风筝》 鲁迅:“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4 示例编辑本段 ~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跑向天津。(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鲁迅《风筝》4.1 语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4.2 词性 动词,副词(都含褒义)4.3 造句 1、优秀的演讲者,在他们遣词造句的时候,总是苦心孤诣,字斟句酌,选用那些能够准确表现思想内容,蕴含着炽热情感的语言,并以这些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叩动听众的心扉,引起共鸣。 2、他在这个领域苦心孤诣钻研十年,颇有建树。 3、父亲苦心孤诣地奋斗了十年,终于将公司发展壮大,成为了优秀的企业家。 4、你绝决地对我说以后不要再见面了,我知道我苦心孤诣经营了四年的感情要结束了。直到眼泪流过嘴角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爱情是这么伤。 5、他苦心孤诣得到的结果却被大家一票否决了,这对他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6、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偷做走没出息孩子的玩意。 ——《风筝》5 英文解释简明释义编辑本段 try hard to (do);make a notable achievement after extraordinarily persistent and painstaking efforts;make extraordinarily painstaking efforts;notable achievement after persistent work;[2]6 例句编辑本段 为了改造环境,他苦心孤诣地制定了这个计划。 In order to transform their environment, he drew up the project with painstaking efforts. 正直的人,苦心孤诣,正是为了爱护这些群众,才和他们进行斗争。 The man of probity sacrifices himself, and out of his very love for this crowd, he combats it. 说到底话,这里安息的并不仅仅是个女皇,而是一个排除了忧患,度过自己无咎的一生,苦心孤诣的一生的一个妇人啊! After all, more than a queen was going to her rest, a woman who had braved sorrow, lived well and wisely according to herlights.怨天尤人拼音:yuàn tiān yóu rén简拼:ytyr同义词:怨天忧人反义词:任劳任怨自怨自艾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解释: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例子: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成天泡在个人情绪里头,唉声叹气,~。”1 成语资料编辑本段 出奇制胜 chū qí zhì shèng 成语解释 奇:奇兵;计;制胜:夺取胜利。(根据句意可以理解为:出奇招制造胜利)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料的办法获胜。 成语出处 唐 陆贽《论替换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厮养贱品,因时扰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坚殪敌之雄,出奇制胜之略。” 成语繁体 出奇制胜 成语简拼 cqzs 成语注音 ㄔㄨ ㄑㄧˊ ㄓㄧˋ ㄕㄥ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于军事或其它行动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奇,不能读作“jī”。 成语辨形 制,不能写作“治”或“致”。 近义词 六出奇计、攻其不备 反义词 按兵不动 成语例子 统率所部,出奇制胜,将法人所占越南各城,迅图恢复。(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英语翻译 make a successful surprise raid 日语翻译 奇袭(きしゅう)で胜(か)ちを制(せい)する 其他语言 <德>durch einen unvorhersehbaren Trick den Sieg erringen 成语谜语 马到成功2 典故编辑本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乐毅和田单都是十分有名的将领。两人都擅长布阵打仗,精通兵法。有一次,他们俩碰巧在战场上对垒,田单带领齐国的军队,乐毅带领燕国部队。两军在即墨这个地方交战。乐毅把田单的军队包围了,田单和他的军队被困在了城里,乐毅为了减少士兵的伤亡,没有再继续攻打。田单在城中,也没有放松一点,他为了鼓舞战士的士气,不让他们惊慌,就和他们同吃同睡,让他们知道将领和自己在一起。 但是,三年过去了,田单的军队供给成了很大的问题,他们还是坚持不住了。而就在这时,燕国的国君死了,新的国君随即即位。田单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突围的好办法。他先派人到燕国散布谣言(canard),说乐毅的种种坏话,扬言乐毅要起兵反燕或是要归顺他国。新即位的燕王不了解情况,加上乐毅兵权在握,屡立战功,人多势众,遭到了燕国大臣的妒嫉(begrudge),新燕王怕他功高盖主就把乐毅撤职了。乐毅在战地知道自己得罪了权贵,恐怕凶多吉少,就直接逃到赵国避难去了。 田单顺利地达到了第一个目的。于是又派人到与自己对垒的燕军中散播谣言说:“即墨人最怕被别人挖祖坟。祖坟一挖,他们就会惊慌失措,一定会使军心大乱。乐毅走后,担任燕军将领的是一个无能的小人,只会溜须拍马,他听到了这样的传言就真的相信了,叫人去挖了即墨人的祖坟,结果即墨的军民非常气愤,立誓要报仇雪恨,跟燕军拼命,打仗的士气一下子就提高了。单田看敌军首领昏庸无能,齐军士气涌动,作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假装向燕军投降。那个燕国将领还以为是自己叫人挖坟导致齐军投降,非常高兴。而就在此时,田单在城里命令士兵把刀子绑在牛角上,把鞭炮绑在牛尾巴上用彩色的绸子包住牛的全身。当齐军步行到燕军的附近时,单田就下令点燃鞭炮。牛听到鞭炮的声音都受了惊,发疯似地冲向燕军,吓得燕军四处逃跑。就这样燕军被打败了。司马迁后来在写史书时评价这次战争时说了“出奇制胜”四个字。3 成语辨析编辑本段 出奇制胜是《孙子兵法·势篇》中的一种战术谋略,讲的是:“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以正合,以奇胜,讲的是正面的军队与侧面的军队互相配合,变化运用,使敌人无法应战,而取得胜利。商场如战场。在商场中,有不少晋商经营看长远,不贪图近期利益,常常是为人之所不为,走人之所不走,办人之所不办的商务,采取“人弃我取,人去我就”的战术。就像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奇兵,不从正面作战,而是一支从侧面突然出现的军队,往往出奇制胜,获得别人料想不到的收获。 明代蒲州人王海峰,他经商的做法往往与众不同,却总能收到出奇的效果。当时,蒲州商人外出经商,大多是西到秦陇,东到淮浙,西南到蜀。王海峰经商一开始也是去上述地方。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他认为这些地方经商盈利不大,后来他就不去沿习他人的经商路线,而是东走青沧。青指青州,在今山东益都;沧指沧州,即今河北沧州。这两个地方,在明朝时是长芦盐区。场时,长芦盐区官僚显贵、势豪奸绅上下勾结,使盐区的运销不能正常进行,商人纷纷离去。但王海峰认为,这里是春秋时齐国管仲收鱼盐之利的地方,陶朱公也是据此地而累致千金。长芦盐区的现状是法治不严,管理不善造成的,商人们离去是不正常的现象,不应以正目视之。经商就要“人弃我取,人去我就”。王海峰经过全面认真的思考,认为此地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他胸有成竹地来到长芦盐区的沧州后,先熟悉该盐区的盐政,了解该盐区的运销历史,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向当地政府提出整顿盐制、严禁走私的建议。后来,长芦盐区经过整顿,盐业运销再度繁荣起来,各地盐商又蜂拥而至,盐区盐税收入比过去增长三倍多。而这时的王海峰已成为该盐区的著名富商,动辄万金毫不在意。 兵家权变之术中,很强调“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固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晋商在商场中也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谋略。 再如,先后担任蔚丰厚票号驻:北京、上海、汉口等分庄经理的李宏龄常常能依据形势的变化,决断进退之策,收到奇效,在票业界享誉甚高。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冬,李宏龄由北京调往上海分号。未动身起程时,适遇中日宣战,人心惶惶,京中官场携眷出京者纷纷,同业各家仓皇家藏金货币,凡持券兑付现金者,皆拒兑换,票号各家多采取停止收交的办法。李宏龄静观形势,正确预见未来形势的发展,采取与他家票号不同的做法,独行其道,当机立断,通电各分庄照常营业,遇有大宗库款尽管收来,不过汇费要加重,交款期限要延长,同时,将收汇的款项和收进的存款,尽童调至南方有关分庄放账,待事定之后再调回京号。李宏龄的这一独特的做法,使蔚丰厚票号北京分庄的信件倍增,获利颇丰。 是年腊月,李宏龄由京抵沪任蔚丰厚驻上海分庄经理。他在沪上任后,细询市情,竟无拆息,生意十分清淡。他向伙友询问说:“以前杨掌柜住申,生意极多,库款常有,每次银信准有五七封,何以至今甚少?”伙友答:“x掌柜住申,不准收汇零款,即从钱铺带银信,随令退去,日久人人皆知,银信零款皆不来兑。至于库款,近来库费、平码均不知道,不能贪做。”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李宏龄将各库费与平码一一开列,并说:“库款较买主生意肥厚得多,不可不做,对零星汇款,不可过于较量,以从权收之为好。至于银信交款,更要多做。大凡往北京银信,多是京官,往往款项不用,立一折子不知何日取完,且京官今日当差,异日放学差、试差,均是至顾,其后交游愈广,生意愈多,岂非人己两益.何乐而不为!”伙友们亦深信此言为是,口服心服。李宏龄在上海分号,经营两载,号中获利颇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下班返里,总号经理赞扬说:“狼行千里吃肉,阿伙计此番住申大为出力,可嘉可嘉嘉!” 李宏龄无论是在京采取与他号不同的做法,还是在沪采取与前任相异的举措,都是因地制宜,对形势有了深刻了解后,采取独行其道的办法,使票号既保持了信誉,又获得了比他号他人更多的利益,收到了不同寻常的经营效果。这就叫出奇制胜。(自张辉《晋商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