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赤月2 寂灭之光 哪里打

DC梦想起航 DC梦想起航
回答
  • 两个人1107 两个人1107

    1.“坎普”这词,给中文用者很大的困扰。创意的译法有田晓菲的“矫揉造作”、沈语冰的“好玩家”、董鼎山的“媚俗”(可能是借“坎普”与“刻奇”的近亲关系)、王德威的“假仙”(**用语,指行为上的假装),但都只突显了“坎普”某些特性而最终未能达意。本文选择用顾爱彬、李瑞华、程巍等的音译:“坎普”。2.桑塔格开宗名义说:世界上许多事物还没有被命名,尽管已命名,也不曾被描述,“坎普”这个精妙的现代感觉即为其一。感觉—配合英文可译成“感觉力”—不同于思想,本来就难说得清楚,何况“坎普”并非自然的感觉—“坎普”是对某些非自然的人为造作的偏爱。3.在桑塔格之前,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chr**topher **herwood)是少数用文字提到“坎普”的作家。在1954年的小说《夜晚的世界》里,伊舍伍德借一个叫查尔斯·肯尼迪的角色,花了两页说:“坎普”是极难定义的,你要沉思它,用直觉感受它,像老子的道;一旦你这样做,你会发觉无论什幺时候谈论到审美或哲学或几乎任何事情,你都想用这个词。他强调一个重点:“你不能‘坎普’那些你不认真的事情;你不是在开它玩笑;你是从它那里得到乐趣”。可推想在上世纪中或更早,英美甚至欧陆城市某些美艺和同性恋的文化圈子已经爱用这词,词的源出(一说源自法国俚语camper,意思是摆出夸张姿势,一说始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变得不重要,赋与的新涵义由小共同体约定俗成自我演变,成了共享的、秘密的感觉、审美标准、态度、行为、经验、代码和身份认同,却还没有用文字来论述成为知识。4.桑塔格是第一个把不好说的“坎普”当一回事写长文章谈论的,哪怕用的是短警句形式的札记。32年后,桑塔格在《反对阐释》的西班牙语译本前言里说,《“坎普”札记》是她钟爱的文章之一,只是当初她是惊讶的,因为人们认为她是在谈一种新感觉,好象她是这样的感觉力的先锋,她不能相信自己这么幸运,在她之前竟没人碰这题材—“我思忖,妙哉,奥登竟不曾写过类似我的《“坎普”札记》的文字。她说自己只是把当哲学和文学的年轻学生时,来自尼采、佩德、王尔德、奥特加·伊·加塞特(“艺术的非人化”时期)及乔伊斯的审美观点,延伸到一些新材料上。(桑塔格在以上引述中突然联想到诗人奥登,可能是因为奥登是伊舍伍德的密友。顺带一说,奥登与伊舍伍德于 1938年曾同到**,翌年出版《战地行》一书,支持****战争,同年随伊舍伍德迁居美国。5.“坎普”是:蒂凡尼灯、比尔兹利的画、“天鹅湖”、贝里尼的歌剧、维斯康蒂导演的《沙乐美》和《可惜,她是一个**》、大猩猩爱上美女的电影《金刚》、旧飞侠哥登连环画、1920年代的女服(羽毛披肩、有流苏和绣珠的套装)、让·科克多、拉菲尔前派的画和诗歌、理夏德·斯特劳斯的歌剧(但瓦格纳却不是“坎普”)。17至18世纪初是“坎普”年代:蒲柏、沃尔浦尔(但不包括斯威夫特)、法国才女、慕尼黑洛可可风格的教堂、大部份的莫扎特。19世纪则有唯美主义、佩德、拉斯金、丁尼生,当然还有跨到20世纪的王尔德。法国的唯美艺潮“新艺术”是“发挥‘坎普’最完整的风格”。“新艺术通常将一种东西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例如花朵植物形状的灯饰、弄成洞穴似的客厅。一个值得一提的例子是:在1890年代末,赫克特·基玛把巴黎地铁入口设计成铁铸兰花梗形状”。电影明星是很容易成为“坎普”对象的,一种是性感得夸张的如简·曼斯菲尔德、吉娜·洛众布里基达、简·罗索尔;一种是风格化如梅·韦斯特、贝蒂·戴维斯;一种是又风格化又雌雄同体如格丽泰·嘉宝、玛琳·蒂特里希。“‘坎普’是斯登贝格和蒂特里希的6部美国影片里令人咋舌的唯美主义,6部全是,但尤其是最后一部《那魔鬼是个女人》”。由达西尔·哈米特小说改编,约翰·休斯顿导演、汉弗莱·博加特主演的黑色侦探经典《枭巢喋血战》(马耳他之鹰)是“最伟大的‘坎普’电影”。但贝蒂·戴维斯主演的名片《彗星美人》(即《全关乎伊芙》)则有佳句却因太蓄意要“坎普”,反而乱了调。“高迪在巴塞罗那的耀眼和美丽的建筑物是‘坎普’的,不仅因为它们的风格,还因为它们显出了—最显见于萨格拉达·法米利亚大教堂—一个人的雄心,要去完成一整代人、一整个文化才能完成的事”。以上是桑塔格在40年前文章里举的部份例子。我补一个较新的自觉“坎普”例子:电影《红磨坊》里,妮可基曼和伊旺麦奎格穿着19世纪古装,却情深款款,互唱多首20世纪的情歌,都是些浓情密意、歌名老派的金曲(”come what may”、”all you need **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don’t le**e me th** way“等),又在戏里混唱玛利莲梦露的《钻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和麦当娜的《物质**》。(原版麦当娜的《物质**》音乐录像,就是戏仿梦露的《钻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6.如果外国例子帮不了你,试试国产:
    电视台大型节目主持的声调和套句。央视春节晚会(不用骂,既然要看,用“坎普”的眼光去看)。当领导的,演讲到了想别人鼓掌之时,突然提声,等待掌声。北京长安街上和往机场路上的一些单位的巨型建筑,如绿色小屋顶的国旅大厦。上海怀旧美女月份牌。北京绒线胡同老四川饭店和**旧**银行大厦顶楼的“**会”。旧**烟床做装饰家具。把自己稚龄儿子的头发剪得像年画里的小孩。在卡拉ok包厢内,与友人唱罢靡靡之音后,选唱**歌曲和戏拟跳忠字舞。**老世家第二代周启邦夫妇的粉红色劳斯莱斯和金色马桶。上年纪的上海夫妇,穿起端正西服,毕恭毕敬的去看通俗舞台演出。靳羽西本人的发型和面部化装。**王文华的小说《蛋白质**》的那些押韵句子。武侠小说里的怪异女高手如李莫愁、灭绝师太、梅师。王安忆《长恨歌》的第一节,即建国前的那段故事,文字与情节的对仗与华丽,像百老汇剧。电影《英雄》里梁朝伟和张曼玉那条“爱情线”,和陈道明演的秦王滴下同情泪那刻。(这样看来两岸三地还真是“坎普”的沃土,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敞开“坎普”方面的感觉力。再举一猛例:
    电影《大话西游》对白: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至于北京的大学生每年集体重看《大话西游》,对着画面齐喊熟悉的对白,则更是最有代表性的“坎普”行为)。7.如果你对以上某几项的反应是觉得好玩,或有想笑出来的感觉,甚至眼中带泪,你就是在“坎普”中得到乐趣,说不定你已“直觉”到什幺是“坎普”。但记住伊舍活德所说:“你不是在开它玩笑,你是从它那里得到乐趣”。如果你没反应,请继续读以下8段。8.“坎普”欣赏的是某一类人为造作,可以出自电影、音乐、小说、表演、设计、建筑物、服饰…可以是各种仪态、行为、积习…可以是人物,如桑塔格认为前法国**戴高乐在公众场合的仪态和演说是最“坎普”的。(我可以补上里根**,相信桑塔格不会反对。9.真正“坎普”的人为造作,必然是认真的、卖力的、雄心勃勃的,而且最好是华丽的、夸张的、戏剧化的、充满激情的、过度铺张的,甚至匪夷所思的,但却不知是在哪里总有点走样、略有闪失、未竟全功。最好的“坎普”是那些未成正果的过分用心之作。故此,平庸、温吞或偷工减料的东西不会是“坎普”的好对象。另外,完全成功的产品也没有了“坎普”味道,譬如爱森斯坦的电影也很铺张,却不“坎普”。同样,威廉·布莱克的绘画并不“坎普”,但受他影响的新艺术却非常“坎普”。10.“坎普”看的是风格,不是内容。所以桑塔格说芭蕾舞剧和歌剧是“坎普”的宝藏。11.“坎普”的风格是过度的风格。“坎普”是“一个女人穿着三百万条羽毛做成的衣服到处走”。12.纯粹的“坎普”是天真的,它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坎普”,它们都是一本正经的。新艺术风格的工匠在制造一座蛇雕纹的台灯时并没有想到“坎普”,他们只想做好一台可以取悦人的灯。巴斯比·柏克利在1930年代替华纳兄弟拍那些以数目字为片名的大场面歌舞片的时候,也不是开玩笑的,只是经过岁月后,我们觉得这些电影好“坎普”。不自觉的“坎普”才是“坎普”趣味的上品。而诺尔·柯沃德的剧作则是自觉的在搞“坎普”。13.许多“坎普”的对象是旧事物,但“坎普”并不是为旧而旧,只是有些事物是要有了时间距离才让我们看到它们的“坎普”。(譬如说:样板戏?话剧《切·格瓦拉》?14.桑塔格指出,高雅艺术是基本上关乎道德的;前卫艺术则通过极端状态去探讨美与道德之间的张力;第三类艺术—“坎普”—则全然是审美的感觉,即:风格在内容之上、审美在道德之上、反讽在悲剧之上。“坎普”绕开了道德判断而选择了游戏。15.“坎普”是乐趣、是鉴赏、是“慷慨”:一种对人性的爱和享受、对某些物品和风格的爱和享受。“坎普”是一种解放,让有良好品位和受了过多人文教育的人也可以享受到乐趣。16.“坎普”只有在富裕社会才出现,是这个没有贵族的年代的品位贵族姿态。17.如果还是一丁点也感觉不到“坎普”大概是什幺回事,又不愿意听伊舍伍德的建议去“沉思它,用直觉感受它,像老子的道”,那么请试试看桑塔格原文,或去交个同性恋的朋友。18.当然,谁都不能说自己对“坎普”的理解是唯一正确的理解,正如谁都没权说自己的感觉是唯一的对的感觉。桑塔格这个美国东岸重点大学出来的纽约犹太女人,争议性可大。有人说她崇欧成性,看了太多现代主义的书,喜炫耀学问大抛名词。有人则说她的学问基础只不过限于她那时代那地域的文艺精英那一套。有人说天鹅湖绝不是“坎普”;有人说莫扎特怎可能算“坎普”;也有人说桑塔格如果看过蒲柏更多作品而不只是《夺发记》一篇长诗,才不会认为蒲柏是“坎普”。19.桑塔格的举例尚被质疑,本文所列亦当被挑战。品位与感觉的不确定性很大,何况还有如下情况:
    a.“坎普”这种很难说清楚的感觉,在跨域传播时是可以完全变形的。1980年代的**,“坎普”这感觉通过《号外》杂志开始渗入美艺文化圈,周润发不知道哪里听到这词,在他主演的一出喜剧片里加进一句对白:“camp camp地”,但他指的是阴阳怪气,暗示着同性恋。自此,“camp camp地”变了稍稍时髦的词,对较广大的港人来说,“坎普”是指“camp camp地”。b.每个地方的人有自已的一套“坎普”。上文提到的《大话西游》,里面是有许多“坎普”对白,实际上,“坎普”是**电影特别是喜剧片常用的元素,而其中最自觉的“坎普”喜剧片是《大话西游》导演刘镇伟的另一出作品《92黑玫瑰对黑玫瑰》,但其中的港式“坎普”恐怕逗乐不了其它地区的观众。c.不同地域对同一“坎普”事物的判断也不同。吴宇森导演、周润发李修贤叶倩文主演的《喋血双雄》,是不自觉的纯粹“坎普”。该片在**上演时,一般观众把它看作认真的**动作片,并没有用“坎普”的角度去看它,但当它在圣丹斯电影节美国首映时,观众是边看边大笑,同时爱死这“坎普”电影。可见两地受众的解读不同。不过,我相信吴宇森式的设计,如慢动作双手开枪、白鸽飞出枪战现场、墨镜和黑长大衣等,将来(或许已经)是普世公认的“坎普”经典。参考文献: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坎普”札记》(notes on camp)

类似问答
精品推荐

友情链接

友链互换QQ:

谷财 备案编号:蜀ICP备11019336号-3商务合作:235-677-2621

Copyright 2009-2020 Chengdu Sanzilewan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

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